移至主要內容區

宜蘭管理處

宜蘭管理處

:::
:::

2025安農溪環境教育人員共享基地柯林湧泉自然教育中心正式啟用

發布日期:2025-06-24 發布單位:宜蘭管理處-資訊室

為推動安農溪流域的環境教育與地方創生,由「河川教育聯盟」理事長許珍玉老師發起、領航籌備的柯林湧泉自然教育中心正式成立,「安農溪環境教育人員共享基地」成為宜蘭地區第一個由在地志工主導的河川環境教育展館。在地志工25人組成的環教團隊,透過定期監測與策展實作,打造屬於安農溪的無圍牆博物館。這項計畫獲得農田水利署宜蘭管理處大力支持,處長朱清勇親自參與並表示:「這是一個由居民親自維護水圳文化與教育價值的珍貴基地。」

佛光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執行長周鴻騰副教授也參與展館籌備與課程設計,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教育(ESDGs)融入教育規劃,引導社區以生態思維探索水域環境。本計畫能順利實現,感謝桃園智德社扶輪社黃學馴先生全力爭取扶輪經費支持,實踐公私協力典範。活動現場規劃有:分洪堰走讀、生態手作、小農巡禮、水棲昆蟲探索與共讀祈願文等,讓民眾實地體驗河川教育的豐富面貌。

河川教育聯盟許珍玉理事長與佛光大學周鴻騰副教授共同闡述,「柯林湧泉自然教育中心」展館將安農溪視為一座生態博物館(Ecomuseum)和無圍牆博物館(Museum Without Walls),打破空間疆界的博物館概念,強調社區參與和地方認同,其核心理念為「社區居民才是博物館主人」。將其功能從典藏、展示、教育及研究,延伸至更廣闊的流域與社群互動之中。

展館主題「水蠆的家不見了」從蜻蜓稚蟲的棲地變遷切入,強調生物多樣性與清潔水源的重要性。安農溪流域的「典藏品」不僅僅是物件,而是自然與人文的在地農業遺產(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要傳承給下個世代的美好農業地景。12個永續農村中有歷史悠遠的水利工程地景,記錄了人水互動的歷史。以安農溪水灌溉的農業文化景觀,孕育了永續農村的繁榮。高莖草區成為翠鳥與水鳥的棲息天堂。沿岸的自行車道則提供了動態的文化體驗。此外,社區參與更是這座博物館的靈魂,居民不僅是生活的參與者,更是故事的共同書寫者。透過凝聚共識,社區找回在地認同,為生態博物館的推動奠定了基石。

柯林湧泉自然教育中心不僅是展館,更是一座結合地方文化、生態保育與教育創新的社區典範,預計將串聯安農溪流域12個永續農村,為宜蘭打造兼具教育與生態的永續家園。

相關照片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最後更新日期2025-06-24
回頂部